曲折九转的情节、对证券行业的高度还原、人性的贪婪与演员独一无二的角色塑造,这部被哈佛商学院一直首推的《华尔街》,堪称知道股票市场运作与监管的教科书式影片,令不少青年对充满挑战和魅惑的金融业趋之若鹜。
在不少关于经济学的电影中,好像学了经济学,不日就能“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上生活巅峰”,但现实却是,经济学有关行业的角逐极其残酷,只有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才占有多数的资源。
1、你需要考多少分才能上名校?
事实上,经济学绝不是一门“万金油”专业,对于一心想考试报名经济学类有关的研究生而言,除去从自己实质出发考虑经济学读研的前景外,在对院校和方向的选择外,更需小心。尽管今年的国家线和自主划线降低了,但从名校的最后复试录起名字单上看,学霸依旧还是学霸,380+、400+依旧还是神普通的存在。
中国教育在线选取了第四轮学科评估名单应用经济学中A+和A、理论经济学中A+和A共计九所院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对2025年院校复试线和最后录起名字单进行进行了剖析。
(2025年9所院校复试线和最后录起名字单)
什么时间说明:
1.自2025级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进行了研究生招生结构的优化调整,将学术型人才培养定坐落于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定坐落于招收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再单独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故图中北云数据均为金融硕士,非学术型硕士;
2.除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参考国家线外,复试分数线以各大院校依据国家线第三划定为主,仅参考经济学(一级学科)为主,具体院系专业方向设置不同,分数线有细微调整;
3.除北大外,其他8所高校录取人数均为2025级统招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拟录取人数,不包含特殊招生和推免。
4.各院校最高分、最低分均以初试成绩为准,最后成绩不计入。
5. 文中所有数据均来自各大院校官方网站公开信息、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统计均为人工操作,若有误,欢迎斧正。
从表中可以发现:
1.录取人数最多的是中国人民大学,达到96人,第二为东北财经大学,达到80人,第三为中央财经大学,达到61人。招生人数最少的是厦门大学,仅录取15人;
2.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均出现了400分以上的学神型选手,北京大学最低分都高达393分;
3.具体分数段分布上,400分以上有5所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在390-399这个分数段中人数最多,分别占有13人,中国人民大学在380-389、370-379与360-369这三个分数段中人数最多,分别占有28人、29人和22人,在350-359这个分数段中,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分别占有19人、15人和14人,在340-349这个分数段中,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分别占有15人、10人和27人,东北财经大学在330-339分数段上人数最多,有27人;
4.在五所综合性大学中,北大和复旦对考生的单科性需要相对较高,政治和英语(一)均达到了60分以上;
5.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虽然录取人数多,但高分段考生比率较大,考试报名该校的考生需要小心衡量自己水平;
6.厦门大学复试分数线虽相比国家线略高,但高分段考生较少,多集中在340-360,但因为统招录起名字额较少,推免名额较多,考试报名有肯定的风险;
7.南开大学各分数段考生分布较为均匀,招生人数虽然不算太多,但有志考试报名双一流院校经济学专业的考生可以考虑;
8.四所财经专业院校录取人数相对较高,考生分数多集中分布在340-360之间,上海财经大学录取人数相对其它三所院校较少,高分段考生较多,而东北财经大学录取人数多,分数线不高,因此性价比最高。
9.推荐学神考试报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推荐学霸考试报名: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推荐基础较好、想进入专业财经院校的考研党: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推荐基础较好、想冲刺名校的考研党:南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依据《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经济学类专业报名人数居2025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前五名,同时,各大高校招生计划增幅稳定,导致经济学类专业报录比居高不下。
(经济学总分国家线趋势)
从公布的学术学位类复试分数线看,经济学A类考生复试总分需要330分,比2025年降低5分。B类考生复试总分需要320分,比2025年降低5分。
在这34所自划线院校的经济学分数线中,有8个“平”,3个“涨”,22个“降”,同时, 2025经济学国家线(A类)降5分,为330分
2025年经济学门类国家线和34所自主划线纷纷降低,考试试题困难程度增大是最主要是什么原因。特别是数学三整体计算量增大,英语新题型困难程度在2025年的基础上也有所增加,单科分数线降低致使总分降低。
2、除去TOP院校,你还有这类选择
看完了上面的分数线统计剖析,相信大多数考研er开始慌了,毕竟能考上34所或者财经类TOP院校的还是少数人,其实,学科评估、双一流和34所自主划线院校这类评判标准外,传统上的经济学考研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梯,基础普通的考研党可以参考第四和第五阶梯的院校,这类院校大多数都是国家线,考上的几率相对高中一年级些。
第一阶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金融全国第一)、上海交通大学
第二阶梯:中国人民大学(覆盖整个北方,三大全经济学科重点学校之一,985)、南开大学(覆盖整个北方但在北京处于弱势,不过也是三大全经济学科重点学校之一所以排第二阶梯,985)、中央财经大学(覆盖整个北方,211,牌子响)、上海财经大学(覆盖整个南方,211,得益于上海金融中心优势)、厦门大学(覆盖整个南方在上海处于弱势,不过同南开、人大一样是三大全经济重点学科学校之一)。
第三阶梯:是区位稍差的211财经和区位稍差的经济还行的985,其中包含西南财经大学(就业覆盖西南区域和深圳区域,211院校,金融一批国家重点学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业覆盖湖北区域,211院校,金融二批国家重点学科)、兰州大学(区位处于劣势,但地区经济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同时是985)、暨南大学(211,产业经济学全国第一,广州区位优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国贸是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区位优势)等。
第四阶梯:一些经济学科非常弱的985学校或一些211学校与一些不知名的区域性财经院校。如东北大学的一般经济学科非常弱,就业就很局限了。
第五阶梯:综合性大学凭着自己原有些优良资源,积极进步经济学学科建设,虽然起步稍晚,但在经济学与其善于的学科相结合的交叉专业范围表现十分突出。同时,一些省内经济类院校在与当地经济相融合的范围也表现突出。这类院校的实力不可小视,对于那些进步目的明确的考生也是很好的选择。
3、经济学真的好就业吗?
说到经济学就业,事实上,经济学有关行业的角逐极其残酷,只有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才占有多数的资源。正如在《教授的自白:我为何选择读经济学?》一文中,作者最后坦言,考研虽然在一定量上改变了生活轨迹,但读经济学并不是是生财之道,学习经济学最大的领会是,“经济学使人多了一条认识世界,改变自我的道路。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经济学提供的剖析办法并可能不是效果最好的,收成最大的,但它会使大家的考虑愈加理性,愈加从容。”
那样,有同掌握问,经济学读研的出路只有搞学术吗?看看那些有名的经济学家:哈耶克、凯恩斯、林毅夫、张五常......但事实上远非这样。经济学专业最多的去向是商业范围,除此之外还有人选择在法律、政府、非盈利组织等方向进步。虽然不像统计、会计等专业具备“看得见”的技能,但经济学培养的思维具备常见价值。下面大家详细介绍几个经济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➀商业范围
经济学毕业生需要拥有好的逻辑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发现事物运作的本质。这类能力是不少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很重视的。而且,积累几年工作经验之后,不少人会选择读一个MBA学位,进一步增加我们的竞争优势。通常来讲,MBA项目比较偏好数学、工程、经济学背景的学生,纯商科的学生反而没优势。现在,金融专业也愈加强调数学能力,而这正是经济学的跨学科优势。
进入公司进步的经济学毕业生,目的基本是职业经理人。除此以外,拥有经济学基础还可以随便地转成会计、金融等专业。无论是本科毕业之后计划一直工作,还是想工作一段时间后攻读硕士学位,经济学专业都帮你打造了数学、交流、逻辑、大局观、批判思维等方面的基础。重新回到企业组织内,你的职业进步非常大程度上会得益于经济学培养。
➁经济咨询公司
咨询公司对于毕业生的综合能力需要特别高,需要拥有特别突出的剖析问题和交流方法。出色的经济学毕业生同样有机会进入这类顶尖咨询公司:麦肯锡,波士顿咨询,贝恩公司,埃森哲,CRA国际,诺恒经济咨询,Mathematica政策研究等等。咨询企业的剖析师总是要和数据交际,打造特定市场的模型,为大小规模不等的公司提供策略和市场的剖析。而且,咨询企业的工作历程,也可以作为顶尖MBA项目的跳板。
➂攻读法学
不同于国内的法学教育体系,美国的法学院只为研究生提供。这条路径也是很有挑战的,LSAT的考试困难程度对于国内本科即为法学的同学来讲也很大。由于在美国没本科法学专业,非常有趣的是,LSAT平均分最高的专业就是经济学。法学培养的能力和经济学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广泛的阅读和文献研究,剖析整理很多的信息,与逻辑思维。法律工作也涉及到不少经济决策:解析公司合同,企业并购案,处置劳工纠纷等等。特别对于想要留在美国的同学来讲,转成法掌握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➃政府与非盈利组织
政府的需要非常不错理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要紧方面就是政府对于经济的调控与影响。在国内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会招聘经济学毕业生来剖析和评估经济政策。除此之外,非盈利组织也有不少职位合适经济学专业。假如去国际组织工作,除去外语和交流能力,还要有多文化交流的背景,与学会基本的统计常识。典型的譬如世界银行,就会给经济学家提供职位。
➄教职职员
最后还是要说一下学术方向的进步。假如你想将来留在大学当教授,一个经济学的PhD学位基本是必不可少的,而完成博士项目大概需要6年的时间。从事学术研究,最大的收获感会源于发现经济学的新思想,并将成就发表在知名的期刊。除此之外,作为教师,还要承担培养将来经济学家的责任。从回报来看,不少公司和非盈利组织也会聘请高校中的经济学教授,帮助他们剖析解决要紧的决策。
以下整理了5所“211”财经院校,和北上广区域3所经管专业强势的综合性大学,剖析其毕业生流向单位特点,期望同学们可以看到就业热的经济学背后真的的就业情况。
中央财经大学
央财的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就业信息如下
1594 名硕士毕业生中,签约人数为 1322 人,占硕士毕业生总人数的 82.94%,其中签订三方协议人数为 918 人,占签约人数的69.44%,签订劳动合同 404 人,占签约人数的30.56%。
且毕业后64%的研究生选择留在北京
超越半数毕业生选择了从事金融业,其中银行业最受央财硕士毕业生期待
就业前10单位中,最多硕士研究生选择的企业是工商银行。
对外经贸大学
对外经贸大学在2025年共毕业了硕士生1632人,其中硕士毕业生中签就业协议/签劳动合同就业占比72.98%,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选择读博深造45人,同比增长32.35%(去年34人)
有44%的硕士毕业生选择了金融业就职,同样是银行业成为这类人中半数的选择。
然而在就业具体单位上,普华永道却成为了对外经贸硕士毕业生的最多选择,同样大家可以看到,“四大”中“三大”出目前了对外经贸毕业生就业榜单为的TOP10中,这是不同于央财的风景,会计事务所成为了对外经贸大学毕业生的密集去处。
中国人民大学
虽然人民大学不是专门的财经类大学,但哪个也不会小觑其在经管类专业上的实力。依据人民大学2025年就业报告数据,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 3196人中,30.11%的毕业生选择了金融业,折算下来人民大学反而每年在金融业输送的人才比北京区域另外两所财经名校的人还要多。
但人民大学并没已公布具体就业单位的人数,然而从下图大家大致还是能看出来
人民大学的毕业生倾向于就职于金融业中的国企。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2025年共有硕士毕业生1649人,从事金融业的比率也超越半数,另有14%的学生在会计事务所工作
虽然上海财经大学也没公布具体的就业单位人数排名,但大家可以注意到如下两个值得关注的数据
第一是不同于北京区域的财经高校,上海财经大学在就业集中度上更为集中在证券业中。
第二是,坐落于电子通讯和快消行业的上财硕士毕业生拿到了上财硕士毕业生平均月薪榜TOP2,均超越了11k
在上财如此的顶尖财经类学校,拿到最高收入的群体居然不是在纯金融行业中,虽然他们从事的工作可能还是和金融或管理有关,但所有些经管类考生确实应该从这个数据中了解一个道理,就是眼界还是尽量的放宽一些
复旦大学
作为上海区域实力最强的综合性高校,复旦大学在2367名毕业生中贡献了28.39%给金融业
在就业单位上大家也看到了很多银行单位成为了复旦大学金融行业硕士毕业生的去处。但不同于北京区域院校的一点在于,诸如上海银行,浦发银行这种上海当地的银行企业更遭到复旦硕士毕业生的喜爱。
除此之外平安集团成为了复旦金融业最多毕业生去往得企业
中山大学
作为工商管理评级A+的院校,经管圈广州区域中大的牌子还是非常响亮的,2025年3666名硕士毕业生中,中山大学有15.7%从事了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
同样,中山大学官方并没公布具体的就业单位大全,而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就业报告中,大家可以大致获悉,中山大学硕士毕业生更倾向于在投资范围就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作为财经大学中的21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中部经管类考生心里确实是一个相当可以考虑的院校,在202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共有 2347人
共有700名硕士毕业生进入金融业,其中银行业依旧占比最高
银行中招商银行最受毕业生欢迎
证券中武汉当地的长江证券领衔榜首
保险中的TOP1中国人保
同样在四大会计事务所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也有不输北上广高校的入职人数
总而言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就业上虽然与北上广区域的顶级学校仍有差距,但表现还是十分出色的
西南财经大学
西部标志性的财经名校西南财经大学在2025年共毕业2043名硕士研究生,毕业将来也大多流向西南区域
半数的研究生进入了金融业
货币金融业还是西南财经大学的硕士毕业生的最佳选择
相比之前的院校,西南财经大学的就业单位分布更为平均
“一会三行”41人,四大国有银行及交通银行,193人,分布都比较平均。
股份制银行102人,大多数为招商银行。律所50人,安永的比率最高
证券业146人,中信建投比率最高。保险业115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比率最高。上述两个行业各大企业分布都较为平均。
财经类大学和高校还有不少值得介绍的院校,在此帮帮就不一一介绍了。本身经管类专业的设置就是一门十分“就业向”的科目。相当大一部分经管考研人都是为了更好的就业机会才选择考研的。因此,在经管类考研人对于就业信息关注总是是需要高于大多数其他专业的。
参考资料:
1.《学习经济学可以干什么?》
2.《教授的自白:我为何选择读经济学?》
3.高校官方网站